亭亭玉立 > 历史军事 > 盛唐挽歌 > 第51章 退学威龙

第51章 退学威龙 (第1/3页)

推荐阅读:

这天,契丹战俘终于被五百幽州边镇将士押送到长安。每天都跟杨玉环夜夜笙歌的李隆基,得知此事后大悦,下令犒赏有功将士。

生擒一人,酬获人绢十匹;斩首者,绢五匹;其功勋爵位等,可由幽州节度府自行分配。

这个赏赐很丰厚了,因为按人头斩获来算,可以说这些士卒一个个都捞得脑满肠肥了。

要知道,如今早已不是初唐建功立业的时代了。唐国可以获得的土地,也早就获得并巩固下来了。捞军功的难度,远胜以往。

府兵制度的名存实亡,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打仗已经无利可图,变成了纯粹应付差事的“恶事”。

就算偶尔能在边境大胜敌国,斩获无算,基层士兵也捞不到什么好处。唐国中枢往往就是用勋官与爵位打发一下。

对于军功赏赐,朝廷给爵位给得很爽快,但给财帛却又给得很小气,用個成语概括一下,就是典型的“口惠实不至”。

和《木兰辞》里面介绍的一样,唐代军功,也是实行了“十二转”制度。

当年北魏的时候,打仗如果是“军功十二转”,那战后封赏可就是“赏赐百千强”了。

什么叫“转”?

每次战斗中表现最突出的那位将领,可以获得“三转”功勋。

双方兵力都达到了一定规模(太小的战斗不算数),在以少胜多的战斗中歼灭(斩杀俘虏)敌人百分之四十兵力,就可以获得“五转”功勋。

其他斩将级别、在战斗中发挥什么作用,都由上级负责计算转数。多次战斗的功勋可以累加,凑够十一转,可以受封柱国,十二转以上,封顶了,就是上柱国。

不过到了盛唐,这一套完全变味了。

这一时期唐国究竟有多少“上柱国”,无人知晓,占比也不好统计。比如说江南与蜀地,乃是朝廷的钱袋子,服兵役的人很少,占比自然低得可怜。

但是,河西那边的情况是,本地男丁中,把没有服役过的也算在基数里面,有“上柱国”头衔的人超过了20%以上,接近四分之一了!

保守估计,五个男丁中超过一个人是上柱国,这种赏赐不仅不值得夸耀,甚至某种程度上说还带着羞辱人的意味。

此番幽州藩镇大胜,这五百人的封赏抚恤,按常规来说,就是方有德自己处理了,把军功十二转算一算,给些勋官就完事了。能在“无诏入京”的情况下请赏,面子不是一般的大。

当然,李隆基不见得每次都同意,但谁让他刚刚把儿子寿王李琩的老婆搞到手了,正玩得起劲呢。

方有德的军功,就变成他跟“儿媳”吹嘘自己文治武功的资本。

这是幽州边镇将士们的幸运,因为他们遇到了一个跟之前的统帅都不一样,把士卒们的生死与利益放在心上的节度使。

这也是幽州边镇将士们的不幸,因为无论他们创造了多少战功,实际上还是需要有一个强力人物为其争取利益,现在的大唐,又有多少“方有德”?

李隆基心情好的时候,又有多少呢?

万一报功的时候,恰好这位大唐圣人心情不好怎么办?

当然了,也得亏是领赏与需要抚恤的士卒只有五百人,要是再多点,可能李隆基也会捂住腰包,随便糊弄一下得了。

正当长安酒坊的士子们在讴歌边镇大胜,唐国威严照耀四方之时,并不是所有人都如此欢欣鼓舞,比如说那个立下不世之功的幽州节度使……的独子。

兴庆宫后门的方家宅院内书房里,方重勇一脸无奈看着两手空空的郑叔清,有气无力的问道:“你是特意来嘲讽我的么?”

“我为什么要来嘲讽你?”

郑叔清一脸古怪问道。

“我还以为我已经很出名了呢。”

方重勇叹了口气,把自己“退学威龙”的遭遇跟对方描述了一番。

“你是说,你先进国子监,然后因为年龄不够被拒收;后面进了弘文馆,又因为你父亲的进言,被革除学籍?”

郑叔清一脸惊讶,这等离谱的经历,他长这么大头一次听说,也算是长见识了。

“对,然后给我补了一个千牛卫中郎将,一个九岁的千牛卫中郎将,你说可笑不可笑。”

方重勇脸上就差没写“生无可恋”四个字了。

我做错了什么!我还是个孩子啊!

方重勇感觉流年不利,似乎最近做什么都倒霉。

“唉,睿宗十一个月大,不到一岁就被封王,我感觉,伱这遭遇似乎也不怎么离谱。

呃,不过你被封为千牛卫中郎将,前面是不是应该有检校二字?”

郑叔清好心安慰道,不过这话听起来怎么看都像是在嘲讽。

“是吗?”

方重勇一愣,高力士来传旨的,圣旨太长,他没记住,就记住那个千牛卫中郎将了。他从书架上把那份帛书拿下来看,果然明明白白写着“检校”二字。

“本来呢,本朝将前朝的备身

最新小说: 人在南宋,我与蒙古争天下 一号狂枭 吐槽节目:我怒怼百万家长 美利坚胜者为王 三国骁雄韩遂 五代十国往事 大明:百岁修仙者,朱元璋亲爹 汉末圣人 留里克的崛起 大秦:朕乃嬴政,开局加入聊天群 皇城司第一凶剑 奋斗在沙俄 修仙,从抢夺主角机缘开始 盛唐挽歌 明末文豪从抄书开始 我在西伯利亚打地鼠 寒门崛起 房穿明末,开局后门通北美 大秦逮捕方士,关我炼气士什么事 辅国郡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