亭亭玉立 > 历史军事 > 大清话事人 > 第543章 中原要乱,但不能大乱

第543章 中原要乱,但不能大乱 (第3/4页)

推荐阅读:

每次从李大官人手里小赚个两三锭银子外快,愉快的要飞起来了。

……

次日中午,

胡府张灯结彩,大摆流水宴。

街坊四邻全部来了,热闹无比。

新入府的妾室们正式拜见,正式入门。

老太太笑的合不拢嘴,只有大娘子冷着脸,全家就她最不开心。

不过,

终究是没敢当着胡之晃的面做出格的事,面子上过得去。

胡之晃满面红光、挨桌敬酒。

恍惚间,

他想起了遥远而陌生的家乡——胡家湾。

心里默念着:

“却不知现今是如何光景。”

“乡亲们再熬个一年半载,待俺老胡提兵杀到商城,日子就好过了。”

……

下午,胡之晃就匆匆离府。

2个轻炮连, 1个重炮连, 1个步兵营, 1个辎重营, 1个工兵连, 2000余人换便装随他渡江。

由民间船队承揽了运兵任务。

运输署和各地船运协会合作次数多了,已有默契。

民间内河船队、沿海商船队,都是未来吴国“第二海军”的来源。

湖南湘潭,民间造船厂密布,天天有船下水。

通用船只的概念深入人心。

标准化、流程化、以及大量应用廉价铁构件、铁钉,降低造船成本。

造一艘,立马卖一艘。

商业环境的繁荣促进了船运业的蓬勃发展。

反过来,又刺激了湘西鄂西伐木业的兴旺。

荆江、沅江之上,集中放排,首尾相连,气势浩大。

……

吴廷的经济策略很清晰:

以煤、铁为核心。

以冶铁为重工业领头羊,以纺织为轻工业领头羊。

以各种明暗手段,逼迫民间沉淀资金流入工商业。

提高生产力,提高产量。从而大幅降低棉制品、铁制品价格,反过来提高销量。

抓大放小,以大带小。

以开明的态度,扫除出口贸易的一切障碍。

出口价格昂贵的茶叶丝绸,大量换取南洋廉价资源以及欧洲海船。

快速催生第一批野心勃勃的大工商业主、小富群体、成熟工人,和军队一起成为皇帝的“铁盘”。

……

帝国财政需要大幅减少田税的比例,留给小农经济足够的宽松空间,一百年不变。

长三角,珠三角跑步进入初代工业经济,接受其余省份的绝大部分区域依旧停留在小农经济。

未来~

帝国财政三驾马车:关税、殖民、工商税

帝国工业三驾马车:冶金、棉纺、煤炭

帝国对外的三板斧:大炮、茶丝、文化

帝国出口货物双强:茶叶、人口

……

借着战争硝烟之际,李郁又悄悄迈出一步。

进一步开放民间采矿限制~

前置条件只有一个:足额交税。

砖窑全面开花, 5年免税。

官办大型水泥厂再新增 2处,原有水泥厂再次扩容。

李郁提出了一个口号:

让三千万家庭烧得起煤球、三千万家庭盖得起砖房,冲刺进入封建新时代。

所有人都觉得不可能。

住砖房,烧煤炉,这是可以普遍配置的吗?

……

重臣们心里这么想,嘴上没吭声,不敢打击陛下积极性。

大家私下感慨陛下的出发点是好的,坏就坏在庶民们没银子。煤球啊,砖头啊,那都得花钱买的。

纵观天下,

抛开繁华城镇不谈,也就江南地区的农夫手里有活钱。

其他地区的农夫只有卖粮唯一途径,才能换点活钱。

但是,

农夫能有几亩天?能有多少余粮?满仓满谷的那就不是农夫了。

……

吴廷内部重臣都认为,这是一个无解的困境。

无轮怎么发展,

在长三角加上珠三角区域,能够实现百分之 90以上家庭的砖房、煤炉配置。

在赣北、皖南实现 5成。

其余省份 2成。

若是达到这个程度,日后的史书上,陛下的统治就是无法用尽文字也无法描绘的灿烂盛世, 200年内无人可超越。

这还是在实现了南洋殖民战略的前提下。

……

随着前线节节胜利,吴廷也迎来了众多势力的访客。

改朝换代已是极大概率,各方势力都想着瞅准时机、拿捏好火候赶紧加入胜利方好分一杯羹。

比如,

淮安督粮道于运和派来了堂弟,攀谈老乡情谊。

最新小说: 恶毒美人被大佬们狠狠惩治了 家侄崇祯,打造大明日不落 晴阳照行旅 第一召唤师 影视:都市万界炼心 大魏疯王 污浊妄构 断绝关系后,王爷全家后悔终生 抗战之关山重重 大夏第一毒士,从废相开始 乱战三国之争霸召唤 神医家丁 娘子大婚选白月光,王爷我要君临天下 打造最强边关 天命败家子 诸天皇帝聊天群 火影:从吃下黄金果实开始 清末生活录 让你末世求生,你和丧尸女皇好上了? 消失十五年,孩子妈穿回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