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荆楚,芙蓉城。
进入青城后山,过清溪桥,穿山门行至龙隐峡中,就在一道银龙般的飞瀑后,藏着一座凡人难见的古朴道观,名为【玄真观】。
建观者,是玄真掌门望星归。
这位星归道长乐天逍遥,道观也建得简单,仅分前殿与后院。前殿供奉女娲创世大神塑像、玄真派祖师爷的剑与炼剑炉。后院就是练剑修行的居所。原只一栋小楼,多年来不断加建,如今已是竹林环绕、亭台楼阁俱全。
更于竹林间,浮立一幅巨型画轴,是女娲卧山像。
画中是道一线排开的山岭,岭头积雪皑皑,正是青城山主峰渎山的冬景。女娲大神靠卧在这道山岭上,笑颜温婉,蛇尾旖旎,飘摇细雪已落满她的长发,染雪白发铺落山川,化为一道道清泉,随山势蜿蜒而下。这些清泉在山底汇合成溪,流出画外,落入后院溪道中。这条清澈溪水顺着白石溪道在院内蜿蜒曲折,勾勒着亭台。
溪道中央是座流瀑亭,亭子底侧设有管道,可从溪道中抽水上亭顶,亭顶隐藏着蓄水箱,内有更精巧的机关能让水流平缓地从亭檐瀑流而下,形成无色透明琉璃般的水墙。
这亭也是星归道长设计修造。造成时,星归道长起名[水亭子],大徒弟起名[斩溪造瀑],小徒弟想了想,将师父师兄起的名综合起来,起名[流瀑亭]。于是就叫了个流瀑亭。
今儿是七月初一。
午后,正是暑热之时。
玄真观有护观灵阵,观内呈盛夏之景,却无暑气闷热。尤其后院竹木环绕、山风徐来,坐于流瀑亭中,满眼水洗翠绿,宜人得紧。
身处这般修真仙境,似乎都不该再有忧虑。
裴牧云停笔稍歇,视线落在亭顶蓄水箱转动的黄铜齿轮上,不觉眸色一深。
他本是必死无疑,没想到还能再睁开眼,结果眼前却不是医院,而是一位白眉老道正运转灵力为他疗伤。这事,就变得玄幻了起来。
伤好后,他被救命恩人星归道长收为徒弟,与师兄解春风一同在观中学剑,偶尔被师兄带下山去,左耳右闻,才发觉自己是穿了书。
那本书来历也奇怪,是他穿越那日早晨,地铁站口有老人背着布袋兜售不明书刊,他经过时,那老人猛地抓着他不放,他只得破财消灾。拿着书进了地铁,随手翻开才发现这竟是一本编年体仙侠故事,写的是上古众神真实存在的华夏仙侠世界。
它以女娲大神创世为起点,续到炎帝黄帝蚩尤中华三祖,到这里,这本书与神话最大区别就在于,书中世界的共工虽然撞了天柱,却没能撞断。
天柱,又名不周山,它高耸如柱,上达仙界,下抵凡土,仙界灵气就是顺着这座天柱的山体内脉流到凡间,流向九州四海。被共工撞过之后,山体中部缺了个大口,看起来分分钟就会断裂,却是将断未断,维持着一个惊险的平衡。
如今距共工撞天柱已过去两千多年,缺了个大口的天柱依然伫立于西域高原。天柱未断,就有灵气流入凡间,凡人依然能够修炼,于是仙侠未绝。这本仙侠故事也就得以继续,用文言文记载每年的仙侠要闻,大如某地某修帮助百姓阻抗洪水,小如某年某月某位老好人成了当地土地公。
此书与其说是故事,更像是一本史册,但又并不是只有上古历史,它的记载一直持续到明日七月初二。这样一本书,即使前世裴牧云只翻了大概,依然有极强的参考价值,尤其是某些年份几场剧烈天灾的记载,让裴牧云在指挥天疏阁救灾时提前做足了准备。
可他没想到,他一不小心启发出的机械发明狂潮让各地都涌现出一批创造力极强的机术师,他们的机械发明造物形成蝴蝶效应,使得原书的仙侠世界觉醒了某种意义上的蒸汽朋克革命。尤其近几年,随着新能源灵珠子的出现,机械发明与新生产力再次发展,眼看着甚至可能要出现一场时代大变革。
自机械发明狂潮以来,已有许多事件与原书记载截然不同。例如书中有位山城小吏,他就没像原书中那样落江牺牲,而是抗旨使用了机械掘地甲来抗击洪水,救了百姓和自己,自然不可能被阎王封为城隍爷,而是调任升官,成了边疆大吏。
仙侠世界走入机械工业革命的岔路,未来变得难以预料,新能源灵珠子的能效甚至强过前世电气,若不是当今圣上腐朽顽固厌恶异术,连颁圣旨进行打压,这世界或许早已翻天覆地。
裴牧云其实非常期待这个蒸朋仙侠的异世界能发展到怎样的程度,事实上,各地机术师的机械造物都令他深感钦佩,这些异世古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完全不输近现代。
只是,这些发明造物一定程度上都需依靠灵力,尤其新能源灵珠子,它直接就是修士以灵力提炼各类能源炼得出的产物。灵力就是修士吸纳灵气修炼所得的修为。
眼下的问题,就出在灵气上。
缺了个大口的天柱,毕竟遭受两千多年的风雨侵蚀,缺口越来越大,三百多年前,就有各派修士共同推演占算,最终结论是天柱将断。天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