亭亭玉立 > 历史军事 > 三国韩遂之子 > 第四百五十六章 侍子戴孝回于阗阎行探路入益州

第四百五十六章 侍子戴孝回于阗阎行探路入益州 (第1/2页)

推荐阅读:

韩单被益州牧刘璋赶走后一直在西镇暂任韩家大总管韩兆的助手。

韩单的父亲是偏将军韩潼,妻乃鲜卑索头部中都尉拓跋广之女拓跋蓉。

索头部一直想仿韩家从事西域玉石贸易赚钱,多次派人去于阗国购买玉石,对韩家的玉石份额有竞争,于阗韩家已用手段数次破坏索头部的贸易,差点杀了索头部探部总管兼贸易副总管拓跋余。

拓跋余是位难得一见的人物,又是尉迟灵娇夫君拓跋川的父亲。尉迟灵娇是于阗国纡弥王尉迟安达之妹。

尉迟安达从小就呵护妹妹,已多次向于阗国韩家暗示要分一半玉石给索头部。

拓跋川和妻尉迟灵娇及子拓跋通一直住在于阗国纡弥城,韩遂怀疑其是索头部在西域的牒人。

索头部在凉州虽然只剩下一万口,但一旦建立贸易,既使在河套,依然可以和西域通行贸易。

本年春节期间,韩遂已安排韩单去兼任西域贸易与事务第二副总管,在西镇处理事务和管辖库存,并尝试帮助索头部从其它地方取得玉石,以此化解纠纷。

一直以来,由西域贸易与事务总管韩缤和第一副总管韩悟各带领一支商队交替出行。

韩单去找拓跋余面谈过。拓跋余很难对付,一方面同意去寻找第二个玉石来源,另一方面并未表示放弃于阗玉石。

六月里,于阗国纡弥城派飞骑传来恶讯,于阗国纡弥王尉迟安达突然病亡,接王子尉迟丹光回国继承王位。

尉迟丹光做为大汉朝廷的侍子临时寄住在龙耆城许多年了,尚未返回许都。

韩遂派代理金城太守韩棕代表自己去给尉迟丹光送行,赠送一百斤西域金币,并让韩单从西镇带十名士兵亲自陪护尉迟丹光回蕃国。

料想于阗国可能出了什么大事,而韩家贸易商队尚未回来,韩遂在给韩单的信中叮嘱查明尉迟安达死因,并让韩单做好接管于阗国韩家的准备,但需得到韩普的真心退位表示。

又让韩单带给于阗国韩家总管韩普一封信,考虑韩普已六十九岁,如果身子骨抗不住总管重负,可让位给韩单,然后返回允吾或长安等地养老。韩单五十一岁。

尉迟丹光身披白色孝衣匆匆踏上回于阗的路。走后数日,尉迟丹光儿子尉迟原兼从龙耆城前来陈仓拜访韩遂。

按蕃国与大汉的约定,尉迟丹光留下儿子尉迟原兼继续做大汉朝廷的侍子。

尉迟原兼没有父辈的顾虑,想去许都做侍子,拿朝廷的俸禄,韩遂不便阻拦,赠送五十斤西域金币,先护送回龙耆城,等待朝廷回复是否接收。

龙耆城的西域各蕃国侍子听说尉迟原兼要去许都,觉得天下基本太平了,考虑到子女在龙耆城找不到合适的姻缘,也都提出去许都。韩遂把名册交给凉州刺史韦康,由韦康统一向朝廷申请。

七月,朝廷回复同意收留所有侍子及家眷,共约二百五十口。同时,朝廷在给韦康回信中提到,邺城远比许都繁华,正在考虑将所有侍子和人质迁到邺城居住。

韩遂看到韦康发来的复抄信,突然想到做人质的长子韩韬会不会也要从许都迁往邺城?于是命探部去打探。

七月中,偏将军韩潼在洮水南岸病亡,寿终于六十八岁。

韩潼子韩单刚去了于阗国,韩单子韩桂现任陈仓县大桑田圈乡总管。

韩遂带着韩桂回浩亹县韩家墓地参加韩潼的葬礼,流泪给这位跟随自己四处征战的同族部将送最后一程。韩兆、韩理、韩棕等韩家要员能赶来的都到齐了。

韩潼为韩家、韩家军、联军做出过巨大功绩,从韩家造纸苑总官、韩家副总管、水部千人长、水军校尉部校尉、允吾校尉部校尉、裨将军,做到偏将军,终成联军九位大帅级将领之一。韩家和联军的粮草、货物、矿石等等几乎都是靠韩潼的水军输运。

韩潼的第九军并无联军直辖的兵力,韩遂将韩潼的事务和防区交给阎行接管。

对于韩潼偏将军官位空缺,韩遂暂不打算提拔新人,想留给尉迟延嘉,但尉迟延嘉刚刚在整军过程中从牙门将提拔为中郎将,不好再晋升一次。

阎行与韩遂同在陈仓,洮水南岸离此太远,阎行暂调预备二部校尉阎泊代表自己前去洮水南岸行使职权,配合韩叶部及探部,寻找益州的突破口,为韩支、韩嘉等复仇。

阎行来拜访韩遂,透露一个阎家秘密和一个想法。

阎行的父亲阎预伤愈后右手握笔不灵,改用左手书写,但写字慢。出任临羌县县令后,阎家选了一个年轻族人阎孚做阎预的助理,代批大半公文。

阎孚的父亲阎进在阎家负责益州贸易,在益州牧刘璋与联军翻脸前,曾与蜀郡属国都尉王子雅交好。

前不久,阎孚的父亲在家突然病亡,而母亲很早前死于大疫。

阎孚请辞,赶回家送葬。整理父亲遗物时发现一份益州记录和一个入蜀郡属国的路线图,其中重点是记载有关王子雅的事。

益州牧刘璋攻灭盘据蜀郡多年的蜀郡太守高联后,益州各郡

最新小说: 阿兹特克的永生者 我怎么还活着? 东北出马笔记 大明流匪 抗战:从八佰开始 人在南宋,我与蒙古争天下 一号狂枭 吐槽节目:我怒怼百万家长 美利坚胜者为王 三国骁雄韩遂 五代十国往事 大明:百岁修仙者,朱元璋亲爹 汉末圣人 留里克的崛起 大秦:朕乃嬴政,开局加入聊天群 皇城司第一凶剑 奋斗在沙俄 修仙,从抢夺主角机缘开始 盛唐挽歌 明末文豪从抄书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