亭亭玉立 > 历史军事 > 三国中的韩遂 > 第四百八十八章 徐晃偷渡浦阪津,曹操移营渭水北

第四百八十八章 徐晃偷渡浦阪津,曹操移营渭水北 (第1/2页)

华阴县关西盟军云集,县城中望族杨家、张家等十分紧张,张猛女张娽与夫君王宣躲在城中吓坏了。

韩遂亲自去拜访各家,加以安抚。

许多家提出暂退出县城,住到城外庄苑去,韩遂怕士兵抢掠,说服众人留在城中更安全,于是稍安。

八月里,韩遂派司隶水军部牙门将李门率领二十艘战船从渭水入黄河,去截击曹操从河东郡向弘农郡的运粮船。曹操军派出的战船比李门的战船小,曹操军吃亏不小,常改为深夜运粮。

八月底,左冯翊太守韩斌送来急报,曹操增兵时,部将朱灵未去潼关东,而是悄悄潜入河东郡浦阪县。而徐晃一直在驻扎在河东郡汾阳县。二县均在黄河东岸。汾阳县河对面是夏阳县,浦阪县河对面是临晋县王城。

今日一早,天色未亮,浦阪令游楚派潜水者藏在鼓气畜肚下潜游过黄河,干掉了对岸联军设的燧烽的四名守兵,一名守兵逃走报信。这名守兵有亲戚在河东,曾提过浦阪令游楚训练潜水者。

徐晃和朱灵各抽一部合兵四千步骑在游楚调船和民夫的协助下,乘联军哨骑交接的空隙,从浦阪津(山西省运城永济)成功偷渡过黄河。

联军哨骑到达时,见其从黄河用船运来很多空辎车,正在黄河西岸用铁链将辎车连起来并在排车后面立栅扎营。

韩遂、马超紧急商议后,速调梁兴带五千步骑乘联军司隶水军部二十艘大船渡过渭水。

深夜,梁兴派人送来口信,梁兴军当夜猛攻,徐晃和朱灵放弃尚未建成的大营,全部前来厮杀,结果梁兴不敌徐晃,大败,死伤一千,退往临晋县王城固守,正在从老巢雕阴县鄜城再抽一千人马来补充兵力。徐晃当晚在黄河西岸建成大营寨栅。

梁兴探知,联军夏阳校尉部别部司马毛黔和其五百骑守合阳;高陵守备校尉一部别部司马刘约和二百五十骑守临晋县王城;高陵守备校尉一部别部司马刘约和二百五十骑守临晋县芮乡城;

梁兴在信中怪罪不派这这三支部队配合夹击徐晃,如一齐攻之或可胜。

韩遂知梁兴想找借口减责,但仍回口信让梁兴飞骑回去传话:

向梁将军道歉,之前给毛黔等的指令的确是守好城池,加上秋收和运输,守城士卒大都在帮工。

韩家在三辅收获的余粮等需运往凉州,以防下年关西盟军无粮。

目前尚不明曹操派徐晃等渡河的意图,明早吾渡渭水与汝在王城会面。

吾意命汝统领关西十将留在左冯翊各县的所有未纳入十万的守城兵马,由汝指挥,准备再次围攻徐晃。

次日,进入闰八月。

韩遂凌晨去左冯翊郡了,潼关定城北部城守将杨寺站在城头望见曹操大军在北渡黄河,急报马超。

将士来不及吃饭,马超匆忙领步骑万余人越过潼关。

等马超到时,见曹操兵众已先渡,曹操独与许褚虎士百余人、张合和校尉丁斐的的少数兵马留南岸断后。

马超令放箭,矢下如雨,曹操犹坐在胡床上不动。张合护送曹操上船,许褚跳上曹操的船,军士争抢上船,船重欲沉没,许褚剑斩攀船者。张合乘上另船。

马超骑兵杀死挡路的曹操虎士和张合的兵,冲到岸边时,河水急,曹操等人的船划不向对岸,已顺水向下游流出四、五里,马超等骑追射之,矢下如雨。曹操船的船工中流矢死,许褚左手举马鞍以蔽曹操,右手划船。

校尉丁斐放出拉辎车的牛、马以饵马超军兵卒,马超兵卒乱取牛马,曹操乃得渡过黄河,去了北岸,进入河东郡。校尉丁斐来不及过河,向湖县县城方向逃走。

紧接着,曹操军主力渡过黄河后直奔河东郡浦阪县浦阪津,马上分批乘船再次西渡黄河,不断涌入徐晃昨晚建成的大营。

韩遂和梁兴调集了六千骑到徐晃大营一看,营中挤满步骑,远不止四千人,有曹操的丞相旗。

曹操军一边用大量弓箭手和盾牌军防守大营,一边出动一部分人从徐晃大营沿着黄河西岸边向南建甬道,甬道仍是采用铁链连起空辎车,在排车后面立木栅,如同徐晃大营。

于是二人立刻调头,各部返回各县。

韩遂留下梁兴守王城,急渡渭水返回华阴县县城。

这一天发生的事让马超十分焦虑,不知所措,见韩遂回来,急忙商议。

马超对韩遂曰:“宜全军主力去渭北拒之,不过二十日,河东谷尽,彼必走矣。”

韩遂回曰:“可听令渡,拥挤于河中,故不快耶!”未采纳马超之计。

韩遂又想了一想,补充自己的理由:“曹操可能先用声南击北之计,然后可能再声北击南,先在潼关摆出决战的架势,然后突然向北。如果吾军随其去渭北,接下来,曹操可能又突然返回潼关,杀入渭南。从曹操十万大军渡黄河的神速看,其运输船很多,完全能做到。而吾军运输船只有二十艘,吾军再回渭南定比曹操慢数日,曹操早已长驱直入长安了,再分兵直捣凉州,再派并州军夹击吾军,吾军必败矣

最新小说: 阿兹特克的永生者 我怎么还活着? 东北出马笔记 大明流匪 抗战:从八佰开始 人在南宋,我与蒙古争天下 一号狂枭 吐槽节目:我怒怼百万家长 美利坚胜者为王 三国骁雄韩遂 五代十国往事 大明:百岁修仙者,朱元璋亲爹 汉末圣人 留里克的崛起 大秦:朕乃嬴政,开局加入聊天群 皇城司第一凶剑 奋斗在沙俄 修仙,从抢夺主角机缘开始 盛唐挽歌 明末文豪从抄书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