亭亭玉立 > 历史军事 > 讲透五代十国 > 第749章 睦邻友好

第749章 睦邻友好 (第1/3页)

推荐阅读:

睦邻友好

1,安州“球赛”中原后晋

公元940年5月,后晋的安州安远军节度使李金全叛归淮南,请求接应。徐知诰命令鄂州屯营使李承裕等率军接应。临行前,徐知诰重申了这次行动的宗旨,也是大国之间的政治默契,即可以招降纳叛,但不能侵占土地。

比如此前卢文进叛逃淮南,当时的后晋不仅不予阻拦,反而一路绿灯。然而这次李金全叛逃淮南,却出了小意外,淮南将领李承裕等人破坏游戏规则,妄图趁机占领安州。经过一番较量,李承裕被生擒,淮南共损失四千余人,让徐知诰在外交上处于极为被动的境地。

后晋石敬瑭为了缓和矛盾,将被俘的淮南将士共五百余人释放,还发放了安家费,以德报怨,礼送回淮南。

这对徐知诰来说是一份大人情,所以徐知诰选择了拒绝,他给石敬瑭写信,把这次行动归咎于李承裕等边关将领的个人行径,声称自己并不知情,因此拒绝接受所谓的“俘虏”,将这些俘虏斥为叛徒。

换句话说,徐知诰不承认这份人情,为自己争取外交上的主动。

徐知诰把五百多“叛徒”又送回后晋,后晋再写信安抚、送回淮南淮南直接出动水军,武力拒收。

两国互相踢皮球的本质,是对战后外交主动权的争夺。

最后,这五百多人还是被石敬瑭收留,一脸懵逼的五百多人终于有了归宿,他们是军事行动的幸存者,却是外交行动的牺牲品。

始作俑者李金全抵达后,徐知诰待之甚薄。

总的来说,由于北方存在着一个强劲的对手契丹,使得后晋不得不想方设法地维护与淮南的友好关系。

徐知诰时期,淮南与中原后晋虽然始终同床异梦,但基本能做到表面上假惺惺的和谐融洽。

2,多此一举契丹

如上文所说,中原之所以愿意委曲求全,主动与淮南保持睦邻友好,主要原因是中原被契丹牵制。

淮南也可以恬不知耻地说这是自己外交策略的胜利,因为宋齐丘早就为徐知诰制定了厚结契丹、遏制中原的大战略,只不过这稍微有些自作多情了,因为即便淮南方面无动于衷,契丹也会威胁中原,而中原也照样会因此拉拢淮南。

所以在与契丹的外交关系方面,徐知诰可以说是脱了裤子放屁,多此一举。

3,不做大哥好多年闽国

同样是在940年,南面的邻居闽国发生了内乱,王延政据建州叛乱,与闽帝王延羲兵戎相见,王延政求援于吴越国,但在吴越国援军赶到前,王延政独自击退了王延羲,且兄弟二人已经握手言和,达成停火协议。

吴越国援军图谋不轨,王延政与王延羲化敌为友,反戈一击,将吴越国援军击走。徐知诰派出的调解员正是在这个时间节点出现。

于是,南唐的史官满怀自信地、不失炫耀地记录下了这次地区仲裁,让南唐以地区事务最高仲裁人的身份,高调地在闽地刷了一波存在感,认为正是在南唐的干涉下,闽国王延羲、王延政兄弟才在老爹王审知的墓前达成和解,化干戈为玉帛。

而实际上,前文详细分析过,闽国内战的这次停火,与境外势力无关,兄弟二人都是出于自身利益的考量,即便没有南唐的调解,二人仍旧会握手言和。南唐还是自作多情了。

后来的故事我们也已经知晓,当闽国再次爆发内乱时,南唐同样满怀信心地来闽国卖面子,出面调解,结果惨遭打脸,特别是王延政,直接揭短骂街。

南唐,明明那么普通,却还那么自信。

4,坚定不移的西线战略南楚

公元941年,南汉刘岩派来使节,与南唐相约共同出兵讨伐南楚,然后瓜分南楚的土地。

淮南方面对南楚的态度一直是“我本将心向明月”,前文详述过,自从杨行密占据淮南以来,就积极谋划与潭州马殷的关系,试图打造“淮楚联盟”,然而马殷在淮南与中原两大阵营之间,用脚后跟投票也知道应该紧紧抱住中原的大腿,二者之间这种微妙的关系持续了几十年。

客观来讲,淮南方面当然觊觎南楚,也不止一次地对南楚发动过试探性进攻,南楚的军事实力也让淮南不止一次地认清现实,使得淮南集团终于达成了共识:欲图楚地,须等诸马驹争槽。

退一步来讲,即便是真要吞并南楚,也该由淮南独自完成,或者由淮南牵头主导,而如果由南汉来领衔,那么淮南很有可能是为南汉火中取栗。

当然,据后世史官们的说法,徐知诰同志热爱和平,无意生战、生乱。

综合各种原因,徐知诰最终拒绝了南汉刘岩的热情邀请。

5,唇齿相依吴越国

同样是在公元941年,吴越国发生了一次诡异的火灾“火烧丽春院”。

据史籍记载,天福六年9417月,丽春院发生火灾,大火迅速蔓延至王府,几乎把府库宫殿夷为平地。

吴越国最高领导人钱元瓘同志因此受惊,

最新小说: 人在南宋,我与蒙古争天下 一号狂枭 吐槽节目:我怒怼百万家长 美利坚胜者为王 三国骁雄韩遂 五代十国往事 大明:百岁修仙者,朱元璋亲爹 汉末圣人 留里克的崛起 大秦:朕乃嬴政,开局加入聊天群 皇城司第一凶剑 奋斗在沙俄 修仙,从抢夺主角机缘开始 盛唐挽歌 明末文豪从抄书开始 我在西伯利亚打地鼠 寒门崛起 房穿明末,开局后门通北美 大秦逮捕方士,关我炼气士什么事 辅国郡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