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线调度。
为帝国效力,为家族争光。
于是,
一船船的年轻人渡过长江踏上江北土地,加入了规模空前、史无前例的移民组织行动。
北伐暨移民只能成功,不能失败。
而且必须高效!
李郁很清楚,像这样的窗口期错过永远不会有。
借着天下大乱,把屋顶掀了,把最难办的事办掉。
一劳永逸~
……
直隶最南端,大名府。
北伐大军扎营后,李郁坐在帐内看后勤资料。
突然,
侍卫掀开帐篷,低声道:
“陛下,胡之晃军团撤下来了。”
“让他来见我。”
没一会,浑身染血的胡之晃走进大帐,扑通跪地。
“陛下,臣未能完成陛下的旨意。”
“免礼,快找个军医过来。”
“陛下。这些不是臣的血,都是敌人的血。”
李郁打量了一番,才笑道:
“北方各路义军聚集了?”
“陛下圣明。臣一路打,打穿了兖州、泰安、济南、青州、武定,都快打到德州了。结果,这些反贼居然合兵了。”
“然后呢?”
“臣在德州——临清一带和他们干了一仗,杀伤反贼至少 1万,但我军的弹药跟不上,病号多。所以臣未曾请示陛下就先撤下来了,臣有罪。”
……
李郁示意侍卫给这位结拜兄弟来一碗热乎的面条。
说道:
“你当然无罪,你撤退是对的。”
“谢陛下。”
“说说,北方义军合兵是个什么情况?”
“是。被咱追在后头打,打急了,他们就想着联合对抗,以十倍的兵力抵消火力优势。反贼的盟主是漕帮帮主,总兵力至少有 10万,也许 20万。不过都是些乌合之众,起码一半的人甚至没有制式兵器。”
李郁若有所思,示意赶紧吃。
老胡连忙端起碗,风卷残云,狼吞虎咽,连汤汁都不剩。
……
李郁平静的说道:
“兔子急了还会咬人,何况是十几万活生生的人呢。既然他们有了反抗意识,那就派个人去下战书。”
“陛下的意思是,干脆一次决战,全歼北方之反贼?”
“嗯。”
参谋军官们立即忙碌起来。
次日,
他们拿出了一份方案:
料敌从宽,如果按照 20万义军规模计算,预计要在战场上杀伤 2万人左右,才能达到彻底击溃并劝降的目的。
安置俘虏时还需注意,甄别头目,枪决。
之后,可将十几万俘虏打散安置,再给予田地,想来没几个人是天生的造反爱好者。
……
情报署也送来了最新情报,他们一直在暗中窥视曲阜。
情报署干将之一,苏北情报站站长希恭恕,进入帐内,由禁卫军转交情报。
看完,
李郁诧异道:
“衍圣公被清廷派兵带走了?”
“回陛下,属下亲眼目睹,千真万确。”
“无妨,走了也好。”
希恭恕不敢吭声。
“老于那一家子,怎么样了?”
“回陛下,于家大公子领头在淮安主动起义,积极响应我军。于家小公子或是死了,属下没有亲眼确认,只是根据逃出曲阜之人的供述。”
“起义了?”
“是的。在第 2军团抵达之前一天,于公子就带兵控制了淮安的府库,杀了一些清廷任命的官吏。”
……
“听你口音,是江南人士吧?”
“回陛下,属下籍贯松江府华亭县。承蒙陛下圣恩,署长抬爱,才有了今日地步。”
“嗯。”
李郁点点头,冷不丁抬头问道:
“你对情报署的工作有什么建议吗?比如业务、经费、组织架构~”
希恭恕瞬间血压飙升,强装镇定回答道:
“署长时常教育我们要忠于陛下,要抱着一颗赤诚之心,不惧死亡之心,当好陛下的利剑、耳目。”
李郁一言不发。
挥手打发,希恭恕连忙退出大帐。
走出去十几丈,他脚下一滑摔了个大跟头,今日之谈话实在是让他心生恐惧。
……
出了大营,
负责看管战马的情报署随员看站长思绪漂浮,笑道:
“站长,见到陛下了吗?”
“见到了。”
“陛下夸奖你了?”
“哪有这福分,我先递上情报,然后就被打发出来了。”
……
随员只当是上司心中遗憾,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