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屋,书中自有张良计。那啥,我让厨子准备了一桌炖菜。晚上,咱们边吃边聊,你跟我再讲讲上面的动向?”
“好说,好说。”
……
吃喝完毕,心满意足的刘举人闯进了刚花 30斤大米买的小丫鬟房间。
一番折腾之后,
他对哭泣的丫鬟骂道:
“贱蹄子,过些日子你就知道,还能有口高粱饭吃的日子是多幸福。”
闻讯赶来的管家连忙帮着教训。
清醒过来的刘举人,低声吩咐:
“你抓紧时间,半个月内坞堡必须完工。外墙再抬高 3尺,还有,你去集市找牙人买十条八条大型烈犬。”
“是。”管家想了想,又问道,“烈犬得吃肉,天天喂着又是一笔不小开销。”
刘举人望着月色,露出森森白牙:
“过些日子就不用我们喂了。上点心,赶紧办。”
“是,是。”
管家的后背全是冷汗。
他觉得自己大约是眼花了,看到刘举人在月下露出了獠牙。
……
商城隔壁,安徽六安州霍山县,大别山区。
金寨村。
村子里所有的男丁聚集在打谷场,气氛压抑。
一只橘猫在郑春寿的脚跟绕来绕去,毫无眼力见的撒欢。
喵~
人类的悲欢与我橘猫何干?
小橘从武昌就跟着郑春寿一路辗转,白莲兵败后,少数残部被迫在这大别山隐居,和金寨村融为一体。
男耕女织,平静朴素。
大别山是人类的避难所,更是小橘的乐园。
离开武昌时,小橘体重 6斤,如今微涨 20斤。大别山未必养人,但挺养猫~
……
“春寿,你说吧。”
“官差信不得,反了吧。”
上百名男丁齐刷刷盯着郑春寿,他是本村对接官府的保长。
“春寿,这可是大事。”
郑春寿起身,一脚拨开小橘。
拱手道:
“诸位叔伯大爷,我郑春寿也想过安生日子,不想闹白莲。但如今,六安州官差频繁进入大别山,咱这也不是安身之地了。你们自己算算,今年官差下村里几拨?”
“衙役 2拨,绿营兵 1拨。”
“对,一开始他们征粮还挺客气,现在要的越来越多,胃口越来越大,哼。”
……
郑春寿的眼睛,杀意陡现。
环视众人:
“退无可退,忍无再忍。”
“官兵的贪心无止境,剩下的粮我们不交了,吃饱了和他们干。”
一群人纷纷响应。
“对,不交了。”
“干死他们。”
春寿拱手:
“五叔,你去清点一下全村的存粮。”
“哎。”
“四哥,你带人把咱们的兵器起出来。找几个后生去铁匠铺帮忙,打造兵器。”
粗壮的铁匠父子起身:
“寿娃子,打什么兵器?”
“ 150个矛头,长刀 20把。”
铁匠一愣:
“铁料不够。”
“融,农具、铁锅都融了,再不行还有村口的这口钟。”
……
“你们 4个娃去村口放哨。要是有陌生人靠近,立马回报。”
“去 30个汉子,进山砍竹子。”
“把村里的鸡鸭鹅、多余牲口宰了,拿盐腌了晒干。”
“所有的架子车整修一遍,还能用的都集中到这打谷场。”
郑春寿一连串发号施令。
打谷场的人群日渐稀疏,各司其职忙碌去了。
……
“寿娃子,你真的想好了吗?”
“爷,没法子。粮食都交出去也是个死。我瞧出来了,六安官差就没想让咱们活。”
“哎~”
2日前,
六安官差再次入山,还跟着扛火枪的庐州新军一部。
他们凶神恶劣宣布大别山不是“法外之地”,山中流民也需交粮。
否则,
大军入山,鸡犬不留。
金寨村男丁 120口,老弱妇孺 200多口,被摊了 50石粮。
……
金寨村多数姓郑。
家族祖坟就修在打谷场附近的小山坡上。
郑春寿望着一个个隆起的小土包,双膝下跪,祈求保佑。
磕头起身时,
却望见小橘端坐在正中间的坟头上,猫爪缩起,慈眉善目,微闭眼睛,沐浴着阳光。
猫这种动物总是贱兮兮的~
他懒得搭理,起身拍打膝盖灰尘,捡起一根树枝在地面写写画画,琢磨着怎么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