亭亭玉立 > 历史军事 > 三国中的韩遂 > 第四百八十二章 夏侯渊屠大陵城,关西将抉生死运

第四百八十二章 夏侯渊屠大陵城,关西将抉生死运 (第1/3页)

推荐阅读:

三月初,韩遂回到陈仓,军师成公英和联军探部总管韩桥在城门外迎接主公。

成公英和韩桥紧跟着韩遂进入征西将军府,韩桥通报,因不满并州刺史梁习,本年春正月并州太原郡大陵县豪强商曜起兵,占据大陵县,聚集约二万三千人马。

梁习州兵少,不敌商曜,关闭晋阳城门,固守待援。

并州荒乱多年,胡、狄在并州界内雄张跋扈,吏民亡叛入其部落,兵家拥众,各为寇害,更相扇动。曹操刚夺取并州时,仍如棋盘分峙。

并州刺史梁习到官后,第一步诱招所有豪右加入刺史幕府;第二步,待豪右已尽,发诸家强壮家丁为义从兵,随曹操大军出征;第三步,强壮家丁去当兵之后,梁兴迁移其家,前后送邺县达数万口,从事修铜雀台、水渠、大殿、城墙等繁重劳作;兵、民不从命者,兴兵致讨,斩首千数,降附者万计;第四步,将南匈奴单于和各部落诸王降服,编入户籍,在州内供职。

并州豪强,如商曜,与部落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梁习的作为让豪强无法忍受。但强壮之士已被征调走,商曜起事之士卒的战力实不耐战。

曹操任命行中领军夏侯渊为行征西护军,督横野将军徐晃去太原平叛,攻下二十余屯,斩起事军大帅商曜,屠大陵县县城。

中领军一拆为二,以丞相左长史薛悌和丞相右长史王国接替夏侯渊出任左、右中领军。

另外,本年春正月还发生一个大事,曹操以曹操世子曹丕为五官中郎将,置官属,为丞相副。

曹操给曹丕配置的府官。调甘陵太守凉茂出任五官中郎将和副丞相长史,由南阳人乐平接替甘陵太守。

以军司马夏侯尚为五官中郞将文学,丞相掾刘廙(yì)为五官中郞将文学,以苏林、董巴等为五官中郞将文学。

以丞相府法曹议令史卢毓、平原郡郡丞郭淮为五官中郎将门下贼曹。

以幽州刺史常林为五官中郎将功曹。

曹操又表封曹植为平原侯、曹据为范阳侯、曹宇为都乡侯、曹林为饶阳侯、曹玹为西乡侯。曹林字季豹,人称之为曹豹。

平原县在青州平原郡。

曹林为曹操的杜夫人所生,杜氏前夫为吕布部将秦宜禄。饶阳县在冀州安平国。

曹操的环夫人生曹冲、曹据、曹宇。曹冲已亡。范阳县在幽州涿郡。

曹操的秦夫人生曹玹。

韩遂感觉夏侯渊屠杀数万并州人口,日后必得报应,但商曜突然起兵太过仓促,也十分奇怪。之前太原大陵县商家有人来联络联军,但为何说干就自己干上了。也许见联军去攻张猛,等不急了?

韩遂怀疑会不会是逃到漠北的高燕暗中引导商曜起兵,或许原计划漠北鲜卑出兵帮助高燕收复并州,商曜起兵后,鲜卑军因意外未出动?

高燕在并州跟着高干经营多年,肯定与商曜这样的豪强望族关系密切。

对于曹操给多子封官封侯,不得不让世人疑之有称王之意。曹操已多次公开表示不会代汉,但如此费心经营邺城,在邺城称王还是有可能的。

三月中旬,司隶校尉钟繇派人前来通知韩遂、马超,曹丞相已命其带司隶的兵马进攻汉中,要过境三辅,命三辅各郡县给大军准备粮草。

韩遂看完信感觉头一阵旋晕,预感这次曹操是玩真的。定是曹操在南下失利后,想先解决关西和益州,再从益州出兵东进,配合南下之军灭孙权、刘备。联军面临是战是让的生死抉择。

军师成公英、联军探部总管韩桥、偏将军尉迟延嘉、牙门将尉迟铁、牙门将韩铜等在陈仓的联军要员全部来到征西将军府商议此事。

韩遂派飞骑去请守左内史郡的偏将军阎行、守右扶风郡的偏将军麴演、守京兆尹的偏将军蒋石。次日三人赶到。

成公英、韩桥、阎行赞同让钟繇过境三辅,麴演、蒋石、尉迟延嘉主张御敌于潼关以东。

隔日,马超到达长安,称已通知关西诸将,邀韩遂去长安面谈,韩遂带着成公英、阎行、蒋石、尉迟延嘉等立刻前往长安城。

同时怕钟繇突然越过潼关,命尉迟铁、韩铜先带所部去潼关帮助杨寺守城。又派飞骑去通知孙威加强武关防御。

另派飞骑去通知左冯翊郡太守韩斌、偏将军阳逵增加黄河沿岸哨骑和守备。

再派镇守凉州的偏将军田乐将能抽调的兵力、马匹、粮草向汉阳郡显亲县移动,以免到时来不及抵达前线。

关西诸将杨秋、张横、成宜、马玩、侯选、程银、李堪也不约而同地赶来长安汇合。

众人猜梁兴很快必达,果然,当晚梁兴以骑废了二匹马的代价赶到长安城。

马超气愤的是,也通知了屯驻京兆尹商县武关附近的刘雄鸣,但其未来参会。

次日,马超主持,与韩遂、杨秋、张横、梁兴、成宜、马玩、侯选、程银、李堪等共十人召开会议,商讨钟繇过境三辅去攻汉中之事。

马超认为钟繇伐张鲁实为假道灭虢之计,意在图吾

最新小说: 阿兹特克的永生者 我怎么还活着? 东北出马笔记 大明流匪 抗战:从八佰开始 人在南宋,我与蒙古争天下 一号狂枭 吐槽节目:我怒怼百万家长 美利坚胜者为王 三国骁雄韩遂 五代十国往事 大明:百岁修仙者,朱元璋亲爹 汉末圣人 留里克的崛起 大秦:朕乃嬴政,开局加入聊天群 皇城司第一凶剑 奋斗在沙俄 修仙,从抢夺主角机缘开始 盛唐挽歌 明末文豪从抄书开始